水院伴我行(党委副书记 赵明阁)

发布时间:2018-10-1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981年,我背着简单的行李,走进了山东省水利机电学校(学院前身)大门,从那时起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转眼间,38个年头过去了,我也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教师成为了一个满头花白的教授;学校从一所默默无闻的中专学校成为了闻名全国的高职院校;在校生从几百人发展到一万三千多人。回首过去,往事如烟……

初为人师献青春

1981年9月,那是一个青春气息浓郁的季节,山东省水利机电学校160名新生入校,二十岁的我第一次正式走上了讲台。望着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求的眼睛,我为成为一名教师而自豪。八一年改革开放之初,英语热已经初显苗头,那时的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生,大部分人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初次开课学生那种激动、那种渴求、那种认真的眼神,到现在还历历在目。那时的我为了教好学生,可以说是全力以赴,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每天乐在其中。由于每天晚上去教室辅导英语,引起了其他任课老师的不满,纷纷到教导处主任那里告状,说每天晚上学生光学英语了,别的课都不复习了,我为此被教导主任个别谈话。制图教研组副组长张敬孝老师仗义执言,为我们打抱不平。81级的王录联、郝吉虎,82级的邵光东、曹九岗,83级的马德富、慕欠喜,85级的孙长征、于孝福,87级的孔令民、张绍昌,88级张水利、曹兆平.......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好多学生的名字都还清晰记得。

1982年9月,由于王仲坤老师调走,让我担任机81.2班主任。第一次当班主任,深感责任重大。一走进教室,40名学生朝气蓬勃,由于近半年没有班主任,班内有点乱。我接手后调干部、整顿纪律,特别是以学校开展的“六比六评”活动为契机,深入学生当中带领他们打扫卫生、踢足球、跑早操、开展读书活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82年年底诞生了。84级、87级,我又担任了两届班主任工作。虽然辛苦,但与学生同生共存那份喜悦、那份收获,是说不尽道不完的。那时的班主任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可人人都争着干。那是因为心里的那份师生情,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走进管理勇担当

1991年3月,根据工作需要我从教务处调到团委工作,由兼职团委副书记转成专职副书记。从91年到95年那五年的岁月里,我们唱着团歌,歌声激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戴着团徽,团徽闪闪发光映红了水校的每一寸土地。共青团花园、学雷锋基地、学院足球场改造、田径场维修、校园西南角垃圾大坑填埋,校园每个区域都有水校青春闪亮的团员青年的身影。曲阜市福利院、孔府、孔庙、孔林,每个星期天都有水校学雷锋服务队活动的风采。从务虚到务实、从说教到践行,水校共青团工作走出了一条崭新的路径。96年2月,我担任了学生科长,那时学校已成为全国重点中专。当时的学生科承担着招生就业、学生教育管理、公寓管理等工作。学校要发展,招生就成了重中之重。那时的我有一半的时间在外跑。跑计划、跑生源、跑录取、跑就业。当我与韦良福、方静同志从陕西轻工学院(方静家)大门匆匆走出,方静同志眼含泪花;当我与于全发同志五点多钟,穿着棉大衣,在人家楼道哈气取暖时;当我张克虎、王万喜、高华、孔令玉等在雨天奔驰在河南大地时;当刘清元同志怀揣烧饼,坐在去太原的火车上时,我深深被同志们那种无私忘我、团结奋斗的精神所感动!就是有这样一群水校人,推动着学校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学生教育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学生教育工作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成人、成长、成才。那时的班主任、学生教育管理人员,从早到晚和学生打成一片,陪同学生学习、活动,那时的学管人员有这样一个口头禅: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学生工作辛苦并快乐着。由于学生工作的锻炼,一大批学管人员走上了学校多个管理层岗位,有的进了学校领导班子,有的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他们今天仍在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

融入发展做奉献

从1998年开始,学校党委就在为水校的发展谋划着。1999年,山东水利职工大学迁至我校,使我们具备了承办高职教育的资格;2000年开始招收了第一届高职生,拉开了我校培养高职生序幕;经过多方努力,2002年4月,山东省政府批准我校升格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从此水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学院几经考察确定在日照建设新校区,身为副校长的我带着五个人于2002年12月4日来到日照,开始了新校区的建设。从征地拆迁到规划设计,从平整土地到开工典礼,我们日夜在忙碌着。2003年4月17日,第二批工作人员来到日照,参加新校区建设,2003年4月19日上午举行了新校区开工典礼。此后有几支施工队伍进入了工地,开始了南教学楼、南合堂楼和校区建设指挥部的施工。就在要加大工作力度,大面积开工建设时,“非典”来了,我们十几个人一边组织校区建设,一边抗击“非典”。7月22日“非典”过去了,大批的施工队伍入场。由于03年日照雨水比往年偏多,施工车辆进不了工地,我们连夜研究方案,组织队伍挖泥修路,保证各个施工队伍顺利入场。我站在前官庄村东头,查看着繁忙的工地,前官庄的村民热情的对我说:“赵院长,你们学院来了好啊,为我们带来了水(下了几场大雨)!济宁医学院给我们带来了‘非典’!”我听了哈哈大笑,一身的疲劳无影无踪了。2003年7月底,我回到曲阜,参加学院党委会。会上、党委决定2004年8月底学校全部搬迁到日照。我带着沉重的压力回到了日照新校区工地,马上召开了指挥部班子工作会议,进一步细化了分工,制定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的具体措施,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学院党委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此我们进一步严肃组织纪律,不接受请客、不接收礼品,每天吃饭就寝进行点名;任何一项工程,任何一种材料都要公开招标,谁也不能一锤定音;同时关心职工生活,让大家吃好休息好,对家庭有困难的同志,及时协调学校帮助解决,对不能回家的同志,就把家属孩子接到日照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双双手变粗糙了,一张张脸晒黑了,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2004年6月底,学校党委为加快工程进度实现学院整体搬迁,又给我们派来了一批工作人员,新生力量的加入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了活力。但整个校区建设进入了攻坚时期,十几座大楼还没有完工,水电暖供给管线要铺设;污水、雨水,管网、道路要全面施工;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要修建;花园、广场、路灯等等,无数项目纷纷到来,时间紧、任务重,真是压力山大。04年7、8月又是一个多雨季,增大了施工的难度,影响了施工进度。到了最后阶段,只能是白天黑夜不停工,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全体指挥部成员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由于他们的苦干和拼搏,因为他们的认真和负责,2004年8月底完成一期新校区建设的所有工作项目,实现了学校由曲阜到日照的整体搬迁的目标。当来日照的游客在第三海水浴场翘首西望时,看到我们的新校区,感叹道:啊!真美!像日照的布达拉宫。

学院搬迁到日照后,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原来的两百八十多亩地到了占地一千五百多亩,从原来的四千多名在校生达到了一万三千多人,从原来藏书五十多万册到现在的一百多万册,从原来几个专业到了今天五十多个专业,从原来几个实验室到上百个校内实训场,学院发展成为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在学院60华诞之际,回看在水院走过的38个年头,有辛苦、有自豪、有收获、也有遗憾。人生的路曲曲折折,成功在于坚持,成功在于苦干,回首往事,我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谨以此追忆,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