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水院年华(经济管理系 主任 牟宗山)

发布时间:2018-08-2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如果事与愿违,请相信命运一定另有安排——这句话,似乎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尤其于我。

1980年高考填报志愿,原本可以选择山大中文系的我还是选择了山东经济学院,当时的理由简单至极,担心毕业分配当老师,那个年代,教师的地位十分的不堪。

1984年7月毕业分配,得知自己的去向是省水利厅所属的山东省水利机电学校时,有种被命运调侃愚弄的愤慨,早知如此我当时就应该选择山大了。沮丧外加三伏天的燥热几乎让我崩溃,系主任得知我的状况后承诺:先去看看吧,实在不行,可以考虑回来重新分配。有了这句话我心里稍微好受些,也就勉勉强强的决定先过去看看。到了曲阜汽车站下车,坐上了一辆人力三轮车,马路是名副其实的“马路”,遍地马粪,三轮车七拐八拐的把我拉到了目的地——山东水利机电学校。城郊、荒凉、隔墙破败的化肥厂……。虽说我是个农村孩子,但大学四年在济南也已经习惯了城市的车水马龙,而眼前的景象似乎比家乡更加不如。闷头到学校的招待所安排住宿,迎面一个老校工热情的招呼我:请问你就是新分配来的老师吧?我愣了一下,我是“老师”?一声老师的称呼让十几年来一直当学生的我瞬间经历了一种身份转换的特殊体验,而且是一位年龄足可以做我母亲的人喊我老师!这些年来,鸡汤文章读过不少,再浓再煽情的内容即使有瞬间的感动却也从未曾改变过我什么,而当年一位老校工简单的问候却让我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抉择,我决定留下来做一名老师,什么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的一概不考虑了。现在回想起来,青年时代的我,对未来以及职业的规划,很大程度上还是基于性格里的单纯与感性,物质匮乏的年代反倒没有过多的物欲渴求,相比当下,这也是我们那一代人所共有的特性吧。

于是,最初不想当老师的我,毅然决定留下来做一名教师。

1985年9月,学校招收了近70人的党政干部培训班,从未有过教学经验的我第一次踏上讲台,下面的学生年龄比我大,都是领导干部,紧张至极。提起我的第一堂课,可以说是相当的惭愧,浓重的乡音,过快的语速,使得本来就空泛的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的无趣,加之我那时性格腼腆不善交流,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满意,自己更着急,接下来的近一个月都是这种尴尬的境况,甚至有学生提出要求换老师,我的自信心遭到重创。几乎夜夜失眠的我在否定自我与建立自信的纠结中慢慢的捋出了思路,找来有关曲阜政治经济建设方面的资料,十几本书彻夜通读,对照曲阜当地实际,结合国民经济管理概论的理论知识,重新制定讲课纲要,每天晚上,在空旷的教室里,看着表计算好时间,在黑板前一遍又一遍试讲,直到自己觉得成竹在胸了才回宿舍休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很多领导干部都是带着对经济管理知识的渴求来的,有着极高的学习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学生们也逐渐适应了我蹩脚的普通话,尤其是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列举出许多实例,使宏观空泛的讲课内容一下变得生动有趣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来的日子里,自信心的建立让我的教学之路渐入佳境,每一堂课都一气呵成挥洒自如,学生们被我广博的理论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折服,不管他的身份是科级干部还是处级干部,都从心底认可了只有24岁年纪轻轻的牟老师。

这届领导干部培训班只有一年的时间,这短暂的一年却是我从教生涯里最值得记取的一年,它让我经历了挫败与重生的浴火过程。很可惜,那个年代没有手机这样便捷的工具,无法记录下我当时在讲台上神采飞扬的影像,如果有的话,我老母亲看了一定会这样说:我的小儿子从小害羞话少,怎么学的长本事了?这一年,我胸前带着大红花的照片张贴在了学校的光荣榜上,每一次经过那里,偷偷瞄一眼自己的光辉形象,心里有抑制不住的小喜悦、小骄傲。而且,第一次在心底迸发了对学校的感恩之情,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只笨拙的丑小鸭,甚至还有一点点的自卑,是学校的信任与鼓励给予了我人生第一个舞台,让我在蹒跚中卸掉自卑,用自信丰盈的羽翼学会振翅高飞。

师者,面对最多的是学生,怎样才算是一个好老师?答案万千,自在我心。1998年,学校面向安徽定向招收了一个会计班,由我担任班主任,当时家庭困难的学生有好几个。我从小到后来在外求学家里一直都是过的穷日子,深知其中之苦。接手这个班后,隔段日子,我就喊他们到家里一起改善一下生活,为了顾及到他们敏感的自尊心,我总是理由很充分,要么是这段时间老师太累,一起陪老师吃顿饭放松放松;要么就是老师最近发奖金了,快来吃大户吧....有个学生在校几年都没穿过体面点的衣服,毕业前我送了他一件西装,让他在求职面试或在重要点的场合穿。当时做这些事的时候,从未想过要学生记住我或回报我,只是觉得尽我所能而已。近几年微信群兴起,安徽班的群是让我觉得最温暖的一个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有个学生说:牟老师,那时你为了不让我们难为情,喊我们过去吃饭总是那么多理由,我们知道你是为了照顾我们的面子。那个我送他西服的学生说:牟老师,我长那么大第一次穿西服,穿上就感觉有自信,所以求职面试才那么顺利,也许,我的幸运就是您带给我的。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安徽班的一个学生全家从蚌埠过来了,之所以选择来日照旅行,一是在母校建校60周年的时候看看学校的新面貌,二是这么多年没见,真的想念牟老师了!电话里学生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我眼眶湿润,作为一个老师由此体会到了一种至真至纯不掺杂任何功利的师生之情。

2004年,水院从曲阜整体搬迁至日照了。初闻此信,不啻于诗人“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状态,老父亲和母亲也跟着激动的彻夜未眠,毕竟一个鲁西南一个鲁东南,五百多里的距离啊,二十多年的乡愁终可放下。二十年好慢又好快,如果人生可以分段落的话,这恰好是我的前半生了,从风华正茂及人到中年,苦乐参半,却是可堪回首。初来学校报到,老校长和我的第一次谈话说要创办学校的财会专业,使我有了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我一起分配来的胡兴民、孔祥同,我们三个年轻人就这么懵懵懂懂成了水利学院财经类专业的创始人。最初,成立的财会教研组,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靠着年轻时的一股拼劲,于1985年办了第一届会计专业班,招收了40多名学生,并且每年招生量递增,后来学校设立了经济管理科。水利学院属于行业办学,在行业特色明显的情况下办财经类专业等同于夹缝中求生存,规模过小、生源不足、就业困难等一系列的难题,远比想象中多的多。有时累极了情绪低落时也自问:这么拼命干什么呢?细想也是与自己的性格有关,身边的人有时会善意的说我:老牟,你这个人就是太要面子了。这话我从心底认可,我确实如此。但我觉得要面子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让你别放弃信念,有了信念的支撑才能有所作为。

正是靠着永不放弃的信念,我们共同努力,潜心做专业,把财经类专业向做大做强的目标推进。从一开始的一个班到现在的财贸类两大系十多个专业,三四千名学生,一代一代年轻的老师成长起来,财贸类专业也和水院一样,迎来了发展的最好的时代。成果背后,有激情岁月里青春的印记,更有沧桑过后不改的初心。

到了怀旧的年龄,总喜欢感恩某些人和事。小时趴在猪圈围墙写作业,母亲在一边摇扇驱蚊我记得;中学时厚爱我的班主任都记不起我名字了我依然想念她;毕业季师生离别的不舍提醒我珍惜在一起的缘分......透过这些有温度的人生场景,再以理性的名义审视我走过的历程,最让我感恩的还是我为之奋斗了三十四年的水院,它用广袤的情怀给了我虽不辉煌但绝不遗憾的人生。

艾青有这样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也正是我从心底对水院的真情流露,我写不出如此动情的诗句,唯有双手合十默默送出我感恩的心:

敬爱的水院,感恩你滋养了我的水院年华!